下面介绍了珠海模式的特点与发展思路,欢迎浏览。
发展模式,是指特定地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发展特性的概念性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珠海从昔日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性核心城市。本文立足于总结珠海过去的成功经验,探索珠海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对珠海模式的提炼有所裨益。
珠海模式的特点
(一)坚守生态环境底线,谋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珠海在发展经济之初,并没有注意环境问题,伴随数以百计的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开始显现,才引起了珠海市决策层的警觉和反思,开始将环境保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理念,有组织地关闭采石场、植树造林、治理荒山、整顿污染企业、兴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珠海污水处理)设施,扭转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珠海市先后制定了城市建设“八个统一”、土地管理“五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等法律法规,以立法形式加强了生态和城市环境保护,“八个不准”等规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超前性,有效地保护了珠海的生态环境。
正是由于珠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并获得许多城市荣誉,1998年珠海成为当时中国唯一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2008年珠海正式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标志着珠海正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二)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珠海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体会了科技进步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后,开始谋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科教兴市战略,限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三来一补”企业的进驻,积极引进和培育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质量、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91年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进步有功人员开了全国先河,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落户珠海,促进了珠海高技术产业的形成,1993年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海岸为龙头的“四园一海岸”的发展格局,同年珠海大学园区正式启动,结束了珠海没有大学的历史,大学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相得益彰,以电子信息、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正是由于珠海较早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劳动和资源消耗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而限制了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来一补”企业的扩张,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留下空间,积聚了珠海的后发优势。
(三)立足资源禀赋,有选择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珠海在产业发展上并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盲目引进项目,建市以来因项目污染严重或不接受选址安排而被市政府否定的项目多达232个,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有选择地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基本生根结果,产生良好经济效益。诸如,利用高栏港的优质岸线资源和具备建设大型码头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港口及临港工业区;借助珠海机场的特殊设施,举办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和发展航空产业;发挥珠海的自然风景和区位优势,发展旅游、商务、会议会展和休闲娱乐业;依靠珠海集聚的科教优势,发展软件等高技术产业等等。
正是由于珠海坚持有选择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而成功地构筑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4+4+1”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形成了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奠定了珠海发展的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级经济新区的横琴新区,仍然坚持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发展,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四)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珠海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肯于投入,勇于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坚持向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创新,2005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村养老保险,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12年免费教育,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医保等等。2010年全市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8%低位,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7.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8%,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正是由于珠海注重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社会建设和管理,才形成了珠海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宜居宜业的良好局面,社会治安综合指数、社会稳定性指数位于全国前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珠海人民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认同指数高。
珠海未来的发展思路
(一)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
由于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不同,决定着观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角度、方法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割舍人们对物的片面追求,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是提高人民福祉的一种手段,改变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追求,可以让政府决策者更从容地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大增长的同时,也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大破坏。珠海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是珠海乃至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一旦受到破坏,将难以再生,保护珠海优美的生态环境,维护珠海秀丽的山水风景,是珠海人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以人为本,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应当是珠海人共同追求的城市发展目标。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随着珠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要素资源日益短缺,环境容量日渐紧张,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制造业是珠海的支柱产业。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2%,制造业是推动珠海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珠海产业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至少到2020年前不会改变。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占据发展高端,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珠海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应当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二者并不冲突,从价值链角度,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增强竞争优势。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业化之后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也逐步向以服务经济转变,珠海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环境、区位的优势,较为发达的制造业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2010年珠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5.4%,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尚低,不足以为制造业竞争优势提供足够的支撑。从长远发展角度,珠海应当坚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重发展的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
(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改革,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善和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珠海社会建设的重点应当扩大到基本民生需要、基本安全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三个方面:提供教育、就业、居住、养老、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生存保障;提供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基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障;提供交通、通信、住房、教育医疗机构、文化体育设施、绿化、给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产品的供给。
推进社会管理改革,是加强社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社会管理改革首先是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改变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的状况,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要推进政府社会管理权力下移,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要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从而形成政府分工负责、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居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其次是管理理念和方式改革,实现从突击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从末端管理向全程管理转变,从简单粗暴式向人性化转变,从人治向法制转变,抓住本质,扭住源头,标本兼治,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加强珠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互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竞争与合作是一直存在的,任何城市都在牵制与反牵制的博弈过程中求得发展,而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实现共存共荣,一起发展。合作竞争的实质是实现优势要素的互补,增强竞争双方的实力,从而促成双方建立和巩固各自的市场竞争地位。珠海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方面相对薄弱,市场空间窄小,决定珠海经济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只有走出封闭式、自我发展的困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地谋求与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互补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机遇,共谋发展,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其他珠海资讯有:珠海中小企业的点金术 珠海全国首设社会管理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