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的龙门县,一所创办八十余年的中学惠州龙门县龙门中学,在美丽的西林河畔。以下是学校的具体介绍: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创办于1929年,座落在龙门县城西林河畔。学校占地100多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现有46个高中班2300多名学生,160多位教职工,是一所颇具规模的县重点中学、惠州市一级学校。
龙门中学遵循“使学生成才、令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原则,以创“优良校风、优秀成绩、优美环境”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启动形象工程建设,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依法治校,以德育人,规范管理。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围绕“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拓展思想教育新领域、不断丰富思想教育新形式和新内容,先后成立了少年团校、少年军校、业余党校和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同时,学校按照“管理要到位、管理要规范、管理要出成效”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学校管理,逐步形成了勤奋创新、团结向上、求真务实、文明守纪的良好校园风气。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学共青团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惠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惠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惠州市文明单位、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惠州市重视青少年工作先进集体,龙门县模范集体、龙门县先进单位、龙门县五好单位、龙门县普法先进单位、龙门县德育工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历年的中考、高考成绩均居全县首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成为龙门县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多次获得惠州市高考成绩进步奖。
2002年秋实行了初、高中分离,开办了附属学校,扩大了高中规模,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沐着新世纪朝霞的龙门中学正朝着创“优良校风、优秀成绩、优美校园”的目标奋进。
学校校训
学校校训即“会学习、善创新、做真人”
会学习,即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善于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借鉴中得到启迪、在扬弃中掌握真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善创新,即要有进取、探索的精神,有超越前人、突破陈规的勇气,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拼劲,勤于钻研,勇于开拓,敢于负责,善于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做真人,即要做一个忠于祖国、立志远大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的人,做一个正直诚信、自尊自强的人,做一个求真务实、服务社会的人。
“会学习,善创新,做真人”是一有机的整体,“会学习”是基础,是一种技能,是生存的需要;“善创新”是动力,是一种素质,是发展的需要;“做真人”是目的,是一种要求,是社会的需要。
历任校领导
罗仲达、谢明崧、刘作辑、谭鉴周、邓瓞初、廖慎修、袁友亮
刘业华、谢景胡、刘恭佑、谭鉴萱、李之树、李绍宗、陈芝
唐平卿、孔湘风、苏伟雄、甘岳雄、林纯(女)、孙春来
梁澄波、伍振江、陈方、钟展良、张灵、徐泉洲、余谭能。
历史沿革
1929年(民国18年)秋创办,称“龙门县立初级中学”,由龙门县长罗仲达兼任校长,有教师7人、学生85人,是龙门县第一间初级中学。
1933年易名为“龙门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38年迁往沙塘鹿山。1940年迁往王坪“和顺书堂”。1942年迁回原址。
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称“龙门第一初级中学”,由县长李绍冲兼任校长,有3个班、教师9人、学生113人。
1953年建立中共龙门第一初级中学支部。
1955年改称“龙门县第一中学”。
1956年增设高中,成为龙门县第一间完全中学,全校有10个班、教职工34人、学生509人。
1958年增城、龙门两县合并,改称“龙城中学”。
文革期间,先后在盘龙、水贝等到地办分校,大办农场。
1973年建立共青团龙城中学委员会。
1975年改称“龙门中学”。
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
1986年被定为县直正科级事业单位,有24个班、教职工121人、学生1344人。
2002年秋,实行高、初中分离,初中部迁往龙城镇第一小学(改制为龙门中学附属学校),校本部只办高中。分离前,全校有26个班、教职工114人、学生1582人。
接下来请继续阅览: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 惠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