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另类求职的热度迅速攀升。因此另类求职实力是“硬通货”,具体资讯如下:
)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650万。在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另类求职的热度迅速攀升。零起薪、递名片、“霸王面”等另类求职方式频频上演,甚至有人想出一些赚眼球的怪招:扮小丑求职;做一场舞台秀来引人关注;更有甚者上网按斤两叫卖自己。看来毕业生们是铆足了劲标新立异,希望借此来帮助自己一跃成为焦点,赢得更多的面试机会和录用几率。另类求职,到底靠谱不靠谱;如果要用,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剑走偏锋的效果,还得听专家分解。
小调查
九成用人单位不反感“另类求职者”
“另类求职”一直争议颇大,各种观点有赞有弹。某招聘网站最近做了一个另类求职的调查——“您的企业欢迎‘不走寻常路’一族吗?”调查结果显示,9成用人单位HR并不反感“另类求职”,但只有1/4的企业表示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另类求职者”。
调查表明,69.47%的HR(人力资源)经理表示非常佩服“另类求职者”的勇气,但认为实力最重要;22.13%的HR经理非常欣赏“另类求职者”;只有8.40%的HR经理认为,“另类求职者”哗众取宠,让人反感。不过,在接受调查的488位HR经理中,却有近六成人表示每个人的求职方式都不同,不会特别注意“另类求职者”。
尽管多数HR经理不会特别注意“另类求职者”,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另类求职”是否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呢?25%的HR经理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另类求职者”,公司就需要这样的创新人才;36.89%的HR经理表示,不会优先录用“另类求职者”,踏踏实实才能把工作做好;另外38.11%的HR经理则表示要看情况而定。
看来,虽然绝大多数HR经理对“另类求职”不反感,但是“另类求职”提高求职成功几率并不大,还有可能会给人留下不能踏踏实实干活的印象。
业内专家李芳凌认为,“另类求职”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创新的特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现状。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生求职应聘都要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知识储备,实力才是“硬通货”,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另类求职”是有风险的,在个性化的同时除了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还要注意突出个人的主要信息,不要只顾技巧忘了重点,不然只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实操指南
霸王面市场营销型
阿斌是一个敢于开拓创新的人,毕业后他留在大学任教,本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过于安逸。阿斌开始上网投简历,虽然拿到了几个面试机会,但他觉得职位太普通。在这种情况下,阿斌突发奇想,自己到深圳一家有名的写字楼,直接找到几家名企的HR经理,主动“索要”面试机会。后来阿斌如愿进入了一家名企,工作了一段时间表现优秀就被派往国外开拓市场。
最佳对应
适合营销以及中高管
东莞人才求职顾问王茜认为,其实这种毛遂自荐的“霸王面”求职方法比较适合中高级营销人才、中高层管理职位。这类人才通常专业技术过硬,或创新意识独立自主,或有过人超前的思维分析能力,总有一项特长技能是超常人所不及,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去赢得一份工作。
这种人才凡是具备某种被名企HR经理所赏识的技能,又适合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么他很可能成为“赢家”。
小贴士
求职者要有勇有谋
值得提醒的是,“霸王面”是要有资本的,有勇有谋的人才成功几率大。HR经理在惊讶之余,还是欣然地接受你这个不速之客,但那也是需要一定功底的。所以一个横冲直撞、有勇无谋的人,还是不要轻易去尝试了,并不是每个HR经理都有精力都能忍受这样的见面方式。
才艺秀舞台表演型
应届生阿南和朋友扮成帅气的“王子”和两名“侍卫”,在杭州剧院前,打出了“公主你在哪里”的旗号,剧院上方的大屏幕上还滚动播放着几幅动漫公主的图画,引来许多路人围观。行人开始认为几个小伙子在“示爱”找女友,后来才知道这三个大学生是想通过这场“秀”来表达自己找工作的急切心情。
最佳对应
适合艺术类
以及广告创意职位
业内专家认为,才艺确实是毕业生很好的可利用工具,通过才艺表演,可以把大学生的机智、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表现出来。不过,文艺才能只能体现一个人的一个方面,也许能帮助毕业生展现个人魅力、气质,更适用于一些播音、主持、表演、广告创意等艺术类或公关等对形象要求较高的职业。
一些大企业的企划职位除了考察专业技能外,也比较注重才艺方面,毕业生不妨根据公司要求投其所好。
小贴士
不要喧宾夺主
对于才艺方面,毕业生们不应盲目追求,应视自己的专业而定。大部分的用人单位不会仅凭才艺录用人才的。
有时候毕业生太热衷于这些展示,往往喧宾夺主,妨碍了人事负责人从一大堆才能中寻找他所要的“关键词”。
赚眼球纯粹作秀型
在成都一家人才市场,23岁的应届毕业生小熊头戴面具,胸贴“千里马”字号,背插“找伯乐”旌旗,脚下放着“停马位”,双手拿着简历见人就发。这位“千里马”的求职要求是:每天睡到自然醒;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时可以采取自愿决定是否来上班(大学里心情不好或者生病都可以不去上课);当犯错时直接领导不能责骂、追责,而要耐心教导并包容(大学老师就这样的);公司不能干涉谈恋爱,因为女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大学里把她放在第一位,现在还是);要保证能很快有车有房,可以以公司的名义给我按揭或者直接给我提供,作为能够在而立之年前有结婚的筹码,毕竟哥现在不是娶的老婆,而是买的老婆。
点评
茶余饭后的笑料
毕业生的招聘会一向是人山人海,HR经理翻阅成千上万的简历已经“身心疲惫”,或许会感谢这样的“千里马”,给自己工作之余带来一些“笑料”或者谈资。然后呢?HR经理会继续工作,而不是打通“千里马”的电话告诉他有一个“OFFER”了。
小贴士
先从职业规划开始
建议这样的求职者收起自己的“浪漫”,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求职心态,做一份切切实实的个人职业规划。职场是现实而残酷的,不像校园那般温暖而浪漫,而是要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实战的地方。
在做好个人规划后,结合自身技能制定求职意向,有了目标再出发。
郑重提醒靠“搏眼球”而另类求职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就是看重能力,学生应注重平时的能力培养,多接触社会,在专业上狠下工夫,这是另类求职的前提,否则就会沦为笑柄。
链接
大学生求职的
几条“另类”技巧
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你在众多循规蹈矩的求职者中,不能显现出自己的特长,不被人重视时,不妨另辟蹊径,耍些小聪明,反其道而行之,以此吸引老板的注意,这样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入乡不随俗
通常情况下,求职面试总是要说恭维话,“投其所好”,以引起对方的好感而达到谋职的目的。但一味说好话也未必能打动人,偶尔指出对方的小小不足,可能可以吸引注意,常常也能达到成功求职的目的。譬如,在开校园宣讲会和面试时都可以问些稍微尖锐一些的问题,但要注意把握分寸,而且要注意你的问题是不是合适,有没有“含金量”。
无薪求职
面对越来越善于自我包装、越来越会作“秀”的求职大军,许多用人单位也是心存疑虑,只有靠亲眼所见才能相信你的才能。如果你真是一个人才,建议不妨找个为对方“义务”打工的机会来表现表现自己,一时的“免费”试用也许会给你带来长久的收益。
先入为主
在应聘过程中,很多求职者一看到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一般扭头就走,可是如果你喜欢这个职位,你不妨主动与面试官聊几句,先入为主充分展示你这方面的才能,让他相信你具备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