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中国将成全球头号建筑大国,关于详细内容请浏览以下内容。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中国向新建筑项目投入逾1万亿美元,房产繁荣推动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
报道称,2010年期间中国在建筑工程上的支出飙升。与此同时,美国建筑价格在经济衰退期间稳步下降,去年美国对建筑项目投资9830亿美元,低于2005年的1.5万亿美元。
全球建筑观察、普华永道以及牛津经济联合发表的报告预测,中国领先的幅度将继续加大,到202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建筑业的五分之一,高于目前的14%。
另外报道指出,未来十年,全球建筑支出有望达到97.7万亿美元。尽管中国将在其中占据大头,但印度也将大力投资,据预测,印度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位居第三的建筑大国。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头号建筑大国?建筑业在经济中占据较大份额意味着什么?建筑业怎样合理布局、合理发展?来听听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刘戈的评论:
主持人:你好刘戈,中国成为头号建筑大国,听到这样的消息您的第一反映是什么?
刘戈:我有点意外,如果不去研究这个数字的话,感觉好几年前应该就已经超过了。全世界的起重机大概60%以上都在中国,中国就像一个大工地一样,这样的报道流传已久。所以,如果不去认真统计,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国应该早已经成为建筑第一大国。
主持人:这个消息似乎来的晚了一些。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建筑大国,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呢?
刘戈:可能这也是后发国家的普遍规律。现在我们整体上建设,一方面是住宅、商业地产的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构筑物,不是住人的建筑,如桥梁、道路、电厂等等。所以是整个基础建设的强力推动,才会有这样的数字。
主持人:这应该是我国对建筑业的投入首次超过美国,美国的投入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下降?
刘戈: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就像青春期的生长状态,实际上,现在我们刚刚超过美国,我还是有点意外。为什么?美国的基础设施,一个是城市的建设,一个是公路、道路、机场等等这些建设,实际上是从100年前开始的,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已经减缓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它仍然是第一建筑大国,可见它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无愧于这样的称号。
主持人:我们觉得经过青春的飞速发展期之后,应该相对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它依然发展强劲。
刘戈:对,实际上是这些年来它是发展住宅,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并不太大。由于美国人不断追求更大、更新的住宅,所以成片开发的住宅占了很大的比例,尽管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是住宅的投入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尽管美国的投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房地产依然还是被美国列为恒量经济复苏或者是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建筑的投入也是拉动它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刘戈:对,金融危机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来的,就是住宅的过渡扩张。从90年代末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后,美国在制造业或者在其他的服务领域里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政府鼓励大家拥有自己的房子,鼓励大家通过很低的贷款就可以买到自己的房子,这样,美国的建筑业就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很多超过个人支付能力的住宅大量涌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七八年的时间这一直拉动着美国的经济,因此,如果它的房地产发展的很快,GDP上升的就很快。现在通过金融危机以后,整个房地产的投资销售都下来了,那么它的GDP的增长也就下来了,所以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还是非常强的。
主持人:我们说完美国之后回头再来看看我们国家,去年我国向新建筑项目投入了超过了一万亿美元,而去年我国GDP的总量是近40万亿人民币,可以说建筑业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您怎么来评论建筑业所占的越来越大的投入比重?
刘戈:一方面,我们是处于成长的青春期,美国在上世纪初一九一几年、一九二几年、战后等都是快速成长期。在这个阶段,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正处在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样子,从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来看,是处于这样的时期,所以有它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经济过多的依靠建筑,或者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可能我们也会担心,是不是我们其他行业的发展会速度慢一些,比如说第三产业。《金融时报》的数据,大概在两三个月前,我们制造业也是超过美国,当时我也是觉得挺奇怪的,但实际上一算,美国制造业已经淘汰了很多,但在此前那么长的时间,依然是第一制造大国。现在我们变成了建筑业的第一大国,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变成服务业的第一大国,那个时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全面超越。
主持人:各个产业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均衡的发展。有评论说,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那么,建筑业在经济当中占的比重这么大,您觉得应该怎么来合理布局合理发展呢?
刘戈:现在向民生倾斜是我们既定的政策,以前贪大求洋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像大广场,过大工程的建设,超前工程的建设,大的机场。现在我们要多建保障性住房,今年要建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很大程度上会取代过多的高档小区、高档住宅和一些不当的太超前的其他设施,这样,向民生倾斜,可能是今后我们调控的方向。
相关建筑资讯有:跨国公司逐鹿中国智能建筑市场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