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则关于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步前行的资讯,欢迎浏览。
8月26日,东莞南城白马社区的天安数码城工地热火朝天。东莞市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文兴奋地说,天安数码城的一期招商已经开始,未来将打造成天安数码集团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孵化器。
天安数码城是国内最著名的孵化器运营商之一,其在深圳的项目堪称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范本。它的进驻,被认为是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里程碑。
从最初的政府主导,到民营资本介入,市场化运作,东莞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化运作上大步前行,并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东莞产业实际的孵化模式。
1
一个营销总监的“骄傲”
杨建华有足够骄傲的理由。出身房地产营销的他,三年前来到东莞后便转投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如今担任东莞市高盛科技园的营销总监。
高盛科技园是东莞为数不多几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孵化器。这家在去年5月动工兴建、当年9月正式招商的民营孵化器,在去年年底就全部招满。入驻企业达60多家。
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招进60多家企业,对一个民营孵化器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对杨建华来说,这是他从房地产改行后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按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幸的是,他挑战成功了。
杨建华的成功与东莞力推孵化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有关。
近年来,东莞实施了一项名为“科技东莞”的工程,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并着力推进孵化器建设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正是在这一重大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东莞市高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盛集团”)在2010年投资兴建了高盛科技园,成为东莞为数不多的民营孵化器之一,更成为了东莞孵化器行业中的“明星”。其“电子商务总部服务区”的定位也高度契合了东莞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热切需求。
不过,真正让高盛科技园声名鹊起的还是今年5月,当时实地考察珠三角各市产业升级的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在东莞首站便走进了高盛科技园,参观了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高盛科技园已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民营企业2家。
尽管出身房地产行业,但三年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让杨建华对孵化器的建设运营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
在杨建华看来,孵化器的主要作用是把那些有技术、有知识产权、有项目的研发机构或团队,经过孵化器的专业化运作,完成向一家现代企业的蜕变,并最终走向市场。因此,孵化器主要提供两大服务,一是融资,二是企业管理。
“这两项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需要非常专业”,杨建华说,营销一个孵化器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手段并无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营销一个孵化器的风险更大,投资周期长,这便是很多民营企业不愿意参与建设孵化器的原因。
然而,东莞大力推动和扶持孵化器发展的决心,给民营资本吃了一颗“定心丸”。杨建华说,东莞专门出台的《东莞市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办法》和《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资助计划操作规程》,提出孵化器最高资助额度达到了300万元。
“政府大力扶持孵化器,同时放手让民营企业去运作”,杨建华说,这是高盛科技园成功的“秘诀”所在。如今,高盛科技园正在积极谋划后面几期的建设,以供更多的企业入驻。2
市场化运作强劲起步
东莞,正在孵化器的市场化运作中稳步前行。据悉,自科技东莞工程实施以来,东莞目前已拥有近10个孵化器,其中一个为国家级孵化器。
“总体来说,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形势喜人,特别是在孵化器的市场化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东莞市科技局高新科杨景新说。
2009年起,东莞开始尝试由市场主导的民营孵化器建设。此后,依次建设了常平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和高盛科技园。
对此,东莞市科技局一位官员表示,东莞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松山湖科技园里,其他中心镇很少,孵化器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偏少。更重要的是,“孵化器的建设很多是由政府主导的,按市场自发运行的很少”。
于是,市场化运作成为东莞孵化器建设的新方向。而为了扶持孵化器的发展,东莞还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受这一政策刺激,东莞的民营资本开始介入孵化器建设中。
8月27日下午,东莞常平科技创新中心内一片忙碌,工人们在紧张地装修,这是东莞高盛科技园之后的另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运营的孵化器。
创新中心综合办公室经理金侠告诉记者,创新中心是在2009年下半年正式落成启用,是东莞市东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常平镇政府,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合同形式建设的民营孵化器。自落成以来,招商形势十分火爆。目前,一期和二期已经招满,三期也已经招了两家企业。
金侠表示,目前园区内拥有45家企业,其中不乏湖大汽车新技术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的纳米污水处理项目等顶尖科研项目。
据了解,由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东莞的民营孵化器已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一些企业竞相进驻。
金侠表示,在租金上,由于政府有补贴,使得孵化器敢于抛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如常平科技创新中心的租金价格为每平方米15元,物业管理费3元,只比工厂厂房租金价格高了一点点。“这样会大大缓解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项目研发上”。
在税收上,政府会给孵化器的运营方,予以一定额度税收返还,帮助民营孵化器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
对等待被孵化的企业来说,低廉的租金将大大缓解创业初期阶段的资金问题;其次,专业、高效的服务,也省去了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专利申请等诸多麻烦,使企业尽快地进入“孵化”程序。
而另一个大好处则是园区带来的申请政策的便利。
“如果通过中心去申请项目、政策扶持要容易很多”,常平科技创新中心综合办公室经理金侠说。由运营孵化器的公司去申请项目或者政策扶持,比政府部门更有效率更便捷。“政府有很多程序要走,审批速度很慢,而如果由公司去操作就快多了”,金侠说。
东莞市科技局高新科杨景新表示,虽然东莞目前还只拥有少数几家民营孵化器,但这些民营孵化器招商火爆,表明了东莞在探索孵化器的市场化运作上已迈出了坚实一步。
3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
东莞做广深企业的“成长加速器”有先天优势,首先是地缘上的接近;其次是物理空间相对充裕,同时,东莞还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
事实上,对东莞孵化器的现状,东莞相关部门已有所洞悉,东莞也在思考着孵化器的方向与未来。
近来,一个新的名词在东莞孵化器行业流传——加速器。2009年,东莞市科技局局长何跃沛在接受阳光网采访时称,面对珠三角一体化,东莞也愿意做广深企业的“成长加速器”。
何跃沛的此番表述,其实隐藏着东莞孵化器发展方向上开始作出调整,要从“孵化器”转向“加速器”。
东莞孵化器的这一调整,其实正暗合了东莞当前的产业生态。
业内人士分析说,就严格意义的孵化器而言,东莞相对于广州和深圳并没有太多优势。东莞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广深还不在一个层次上,东莞的优势还是在于制造。
在杨建华看来,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高校资源上,东莞都无法与广州、深圳竞争,这就决定了东莞创新氛围的落后,科研团队和创业团队的不足,从源头导致了东莞孵化器“原料供应”的缺乏。“没有多少可以孵化的项目”。
杨建华表示,与其竭尽全力地发展“孵化器”,倒不如调整方向,与广州、深圳合作,成为广州、深圳企业的“成长加速器”。
杨建华说,东莞做广深企业的“成长加速器”有着先天优势,首先是地缘上的接近;其次是相比广深,东莞的物理空间相对充裕,厂房租金便宜,企业成长的成本更低,同时,东莞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的制造能力。
杨建华的设想是,从广深孵化器孵化出来的企业,在东莞的共同平台“加速成长”,最终成长为一家现代科技企业。“这更符合东莞的实际,也符合珠三角一体化的实际”。
杨建华的想法其实正是东莞建设孵化器的新思路。何跃沛在一次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中,提出了一个“分蛋”论。他说,科技创新企业在广州深圳孵化成功后,再聚集到东莞,东莞将其养成“大鸡”。可以以产业园的形式来兼顾各方利益,等到收获的时候,大家一起“分蛋”。
“东莞的这种思路其实更务实,更有效果”,业内人士认为,孵化器本身就是一种“嫁衣”,企业的流动性很大,一旦孵化成功,就会离开孵化器,到外面去寻求更大的发展。
这正是政府在发展孵化器过程中的“忧虑”所在。“政府在发展建设孵化器问题上其实很谨慎,一方面担心孵化不出企业,另一方面又担心孵化出的企业跑到另外的城市”。
业内人士表示,东莞如果发展企业“成长加速器”,则刚好能避免上述两个问题,但关键是要营造更好的产业环境,让经过“成长加速器”加速后的企业不再流动,在东莞扎根发展。
4
孵化模式还需人才支撑
适度的市场化运作激活了东莞孵化器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孵化器走出来,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孵化器的源头还是需要大批人才,东莞在吸引人才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业内人士表示。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总面积达到8.85万平方米,孵化器总收入达1.42亿元,在孵化企业236家,毕业企业16家,累计毕业企业55家,授权知识产权226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东莞正在筹建或者准备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以上,预计入孵企业总产值超过11亿元。
“目前,东莞在推动孵化器发展上已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运作稳步前行的格局”,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在推动孵化器发展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模式,思路日益清晰。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对东莞孵化器的人才问题提出了担忧。“孵化器的源头还是需要大批人才,东莞在吸引人才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据介绍,虽然高盛科技园和常平科技创新中心招商形势火爆,但其招商质量仍有待提高。高盛科技园一位负责人透露,虽然园区内积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但也有少数企业依然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甚至一些企业在入园前就已经孵化成功。
而在常平科技创新中心,记者看到,尽管招商工作已经完成,但中心内的人气还不旺,一些公司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三两个员工。对此,常平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进来的主要是研发部分,工厂还是在外面”。
高盛科技园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虽然东莞孵化器发展形势喜人,但与深圳、广州等地相比,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和技术上。
“孵化器首先要有好的项目和技术,否则拿什么来孵化?”这位负责人说,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基地,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孵化氛围还很欠缺,“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按照业内的说法,孵化器主要是将那些基本成型的科研项目、成熟的技术专利、产学研成果等,通过孵化器的专业运作,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走向市场。在此过程中,孵化器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二是企业架构的搭建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的孵化器要想迎来更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在人才和科研项目上下足工夫。“说实话,我们也想找那样的项目,然后注资共同发展,这才是我们投资建设孵化器的真正原因”,上述负责人显得很无奈,“其实我们更准确的表述是科技园”。
尽管存在着人才上的劣势,但这并不影响民营资本对建设孵化器的热情,东莞的孵化器发展正开始出现“蝴蝶效应”。
位于南城宏图路的高盛科技园,周边有不少写字楼,在高盛科技园建设前,这些写字楼空置率很高,但如今这里的写字楼大多租客满满。
东莞孵化器行业一位分析人士说,从目前情况看,东莞孵化器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比如真正可以被孵化的科研项目、技术成果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东莞的孵化器建设开始提速,一些民营孵化器运营情况也逐渐向好。
他山之石
“深圳模式”启示:
逐步市场化
在推动孵化器发展上,深圳是国内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最有成效的城市之一。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吕勇介绍,深圳是国内孵化器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国内第二个孵化器就出现在深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步入大规模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阶段,目前拥有各类孵化器40多家,还在2004年成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
吕勇表示,深圳孵化器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主导时期。由于孵化器行业发展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第二阶段是大学研究院、国有企业介入时期,随着政府主导孵化器的发展,一些大学和国有企业也投入其中,孵化器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民营企业大规模进入,最终逐步走向市场化主导时期。
吕勇表示,孵化器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要有耐心,分阶段地发展。孵化器是一个半公益半经营性质的行业,要调整政府为主导的局面,但也不能一味地市场化。
目前深圳40多家孵化器中,民营孵化器大约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