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技术管理就其广义来说,是指对车辆规划、选配使用、检测、维修、改装、改造、更新与报废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其中车辆规划、选配、新车接收以及车辆使用前的准备等,是车辆的前期管理;车辆使用、检测、维护、修理等,是车辆的中期管理;车辆改装、改造、更新、报废等,是车辆的后期管理。车辆技术装备管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技术状况等级鉴定管理、车辆技术经济定额指标管理以及车辆停放、租赁、停驶、封存和折旧等,都属于车辆技术管理的范畴。
车辆技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运输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舒适的运输力,保证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确保车辆运行安全,使车辆更好地为运输生产和人们生活服务。
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①贯彻车辆技术管理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工艺和操作规程。
②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车辆使用的技术水平,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行车安全。
③符合环保要求。
④建立车辆的技术档案制度,保证技术档案的记录及时、准确、完整。
⑤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⑥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达到各项技术经济定额的要求,节约运行和维修费用,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⑦加强职工安全和专业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的素质。
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车辆技术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业设备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与报废,实行全过程综合性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车辆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技术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
“预防为主”是指做好事前的预防性工作,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故障,保证安全,充分发挥车辆的效能,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
“择优选配”是指车辆在购置前就要首先考虑运输市场的具体情况和运行条件,合理确定各种不同车型的最佳配比关系,如大、中、小型车的比例等,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购置车辆时要考虑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及维修方便性等因素,选购性能好、质量高、价格低的车辆。
“正确使用”是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车辆性能、结构和运行条件等,掌握车辆的操作和运用规程,正确使用。车辆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技术状况、效能发挥、运行消耗以及安全生产。
“定期检测”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定期正确判断车辆的技术状况。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所有从事运输的车辆视其类型、新旧程度、使用条件和使用强度等制定定期检测制度,使其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达到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也可通过对维修车辆的定期抽检来监督维修质量。二是检测结合维护定期进行,以此确定维护附加作业项目,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车辆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大修,以便实行“视情修理”。
“强制维护”是指在计划预防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状态检测的维护制度。它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对车辆按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制维护。在执行计划维护时结合状态检测,确定附加维护作业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防止车辆早期损坏。
“视情修理”是指车辆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根据需要确定修理时间和项目。这样既可以防止拖延修理而造成技术状况恶化,又可以避免提前修理造成浪费。
“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是指对在用车辆按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改造或在适当时候用新车辆或采用性能先进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