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平,须立法先行,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据珠海人才网了解到,为了增加珠海人的利益公平感,让各阶层各区域各群体的市民共享发展带来的好处。
珠海1月20日消息“幸福珠海”应该是“公平珠海”。社会转型期,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要求更高,对公平的期待也在增加。如何尽早遏制贫富差距扩大势头,减少分配不公、回报不公或者司法不公,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让各阶层、各区域、各群体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才体现公平。正如斗门区委书记焦兰生所说,“希望全区所有居民都能够生活安康、工作快乐,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区域是幸福的,”这就是实现公平之后的愿景。如何实现这个愿景?
珠海市在实现利益公平感方面并非没有难点。目前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与市区相比还有差距。如作为全市唯一还未建成中心城区的金湾区,社会事业的完善程度相比市区存在较大差距,“没有生活配套留不住人才”成为金湾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者常挂在嘴边的抱怨。破解之策正在积极构思和实践中。斗门区委书记焦兰生表示,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具体可以概括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加强教育建设三个方面,政府将在这三方面下大力气。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杜卓表示,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金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缩小和东部的差距。
实现公平,须立法先行,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高级秘书)长王道远认为,法律赋予人大立法权,一方面人大可以通过立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协助有关部门把珠海的“蛋糕”做大做精,另一方面也有责任和义务监督把“蛋糕”分公平,让分配规范化法制化。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获取利益公平感的必要条件,须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中。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市卫生局局长唐本雄表示要进一步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增强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闫昊波表示在现在的基础上珠海市将在未来五年内不断加强和探索“四支柱一平台“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的衔接问题,并将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服务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使医保基金能够合理、有效用在真正需要用的人身上,使参保人病有所医。
西部地区完善的路网系统和公交系统也在构建中。一系列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市长助理(珠海助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仁福说,在已经实现了公交一卡通后,下一步还将在斗门和金湾各建一个大型的公交换乘中心。这些建设和改善都将有力地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从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报告解读
原文摘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西部交通
进一步完善西部公交网络
市长助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仁福: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新城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珠海西部农村的交通路网建设和公共交通设施配备等措施,都有利于促进珠海城乡协调发展,使珠海城乡地区的居民可以公平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幸福珠海”的发展目标。
去年,公交IC卡普及到珠海广大的西部地区,西部农村地区和香洲城区实现了真正的“一卡通”。这不仅方便了西部地区的居民出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真正保障了城乡居民可以公平地享受老人卡、学生卡、军人卡等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各种优惠政策。
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人口也逐步聚集,下一步还将在斗门和金湾各建一个大型的公交换乘中心,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西部地区的便民作用,使东西部地区的居民出行享受同样的便利。此外,珠海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村村通公路”、渡口、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完善。
交通和产业是支持城市建设的基础,目前珠海市多数在建的交通重大项目都与西部西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高栏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广珠铁路等,以及正在前期推进中的香海路、金海大桥、广佛江珠城际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将对西部新城的开发建设,以及西部村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按照计划,这些交通项目都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动工。
关键词:路通福至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惠及西部发展
交通集团董事长吴水龙:目前,珠海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许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都将惠及西部地区的发展。例如省道S272白蕉至珠海机场段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也带旺了白蕉镇、红旗镇等沿线村镇的经济氛围,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使在西部地区居住的居民和企业得以享受与东部城区相同的便利交通条件。省道S272白蕉至上横段也已开始了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省道S365改造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该工程将使井岸镇周边相对落后的交通配套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西沥大桥也在紧张的前期工作中,预计近期有望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高栏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广珠铁路也都在西部地区,这些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力促进港口、机场的发展,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从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关键词:完善社保
将社保基金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闫昊波:目前珠海市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体系已日益完善、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正逐步健全。同时,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外来工及其子女,外来工及其子女已实现与珠海市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珠海市正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就业方面,珠海市加强农民工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并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探索灵活就业新途径,发挥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效应。
同时,为了尽量缩小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珠海市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比如,去年积极开展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调研工作,并结合珠海市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工成本、人均消费水平等要素,将珠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从770/月元调整为960元/月,涨幅约为24.7%。同时,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市55141名离退休人员(含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64.9元,增幅在10%左右,使珠海市离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732元。
目前外来工及其子女已实现与珠海市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但因为“四支柱一平台“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分别覆盖不同的群体,基金标准和保障水平都有所差别,珠海市将在未来五年内不断加强和探索“四支柱一平台“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的衔接问题。并将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服务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使医保基金能够合理、有效用在真正需要用的人身上,使参保人病有所医。
关键词:医疗保障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市卫生局局长唐本雄: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升到80.2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增加人民群众在利益上的公平感,对于卫生部门来说,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增强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目前,珠海已经形成了城市“二级网络”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以市区专业机构为指导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日臻健全。
珠海还已经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先后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轨、小病治疗免费与门诊统筹制度的有效衔接。
在未来5年中,珠海卫生事业将向着更加公平地为珠海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努力。
首先,应当让珠海不同地区的居民拥有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在未来的5年中,相对薄弱的珠海西部地区将新增2家500张床位的医院,将配套新建或改扩建数家二级医院;横琴新区规划1家生态型、科技型、外向型医院。全市15家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升级也将完成。
计划到2012年,全市将率先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20年将率先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原文摘录:建设幸福珠海,公平是关键。要围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等,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关键词:西部崛起
金湾追赶东部提速城市化进程
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杜卓:在“十二五”期间,增加人民群众利益上的公平感,对于地处西部、城市化程度相对落后的金湾区来说,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缩小和东部的差距,生活越美好群众的公平感就越强。
公平感有着很多具体的neirong,但首先应体现在社会事业上,老百姓生活要幸福,社会事业就要同步发展。
但是目前,作为全市唯一还未建成中心城区的金湾区,社会事业的完善程度相比市区存在较大差距,“没有生活配套留不住人才”成为金湾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者常挂在嘴边的抱怨。
针对这个问题,“十二五”期间金湾区更多要做的工作,就是使这个区域在文化、教育、城市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缩小和东部的差距,为居民提供便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新金湾。”
在具体操作层面,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金湾要努力为社会事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并通过这个发展过程,缩小东西部的差距,让这里的老百姓感觉到西部地区的社会事业也同样在发展进步。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狠抓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
近几年金湾区工业迅猛发展,对于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后5年,在产业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金湾区将进一步加大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上的投入。金湾要在城市化进程上赶上东部的水平,但必须保护生态。
关键词:公平分享
通过立法把“蛋糕”分公平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道远:1996年珠海拥有了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拥有了较大市立法权。10多年来,珠海充分运用两个立法权,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很好的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法律赋予人大立法权,用好这个权利将有利于“率先转型升级、加设幸福珠海”。一方面人大通过立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协助有关部门把珠海的“蛋糕”做大做精,另一方面也有责任和义务监督把“蛋糕”分公平,让分配规范化法制化。不管是大的利益集团,还是弱势群体,一切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古人言,不患贫而患不均。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大人大代表将充分行使好法律赋予的权利,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市民公平的分享。在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把“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作为一条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开展好工作,让广大市民不仅有物质富足感,更要有利益公平感。
关键词:成果共享
让农民与城镇人共享民生之福
斗门区委书记焦兰生:对于斗门来说,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够享受与城镇孩子一样的受教育的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是提高他们幸福感、实现公平的关键所在。斗门区必须要像抓项目一样抓民生,要做到民生和经济共同进步。
斗门区有20多万的农民,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八成左右。这个群体相对弱势,应备受关注。使农民不断增加收入,是斗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一定要与农民群众共同分享。那么怎么共享呢?这就必须要加强民生建设,具体可以概括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加强教育建设三个方面。
老有所养是让农村的老人们有尊严地活着。去年在市里的大力支持下,斗门区已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并且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一。谁有困难,买不起农保,政府为他买。现在全区老人每月包括农保、老人津、村分红这几块加起来每月能拿到四五百块钱,日子过的还算比较好。
第二就是要病有所医。目前斗门区正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讨新的模式,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使大病救治的模式更加贴近农民。
第三就是教育。目前斗门区的教育硬件设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在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软环境。但在发展中也碰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例如交通,通过“并校”部分中小学生距离学校较远,我们只能在校车方面做文章。去年斗门公务车购买开支下降16%,把节约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校车上面,这样“并校”的孩子上学更加方便,也不会给农民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斗门区一直从本地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希望全区所有居民都能够生活安康、工作快乐,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区域是幸福的,在这个区域是有公平感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
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建幸福珠海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双拥办主任李力:我们现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须要更关注与人民生活幸福相关的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统筹城乡居民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上的均衡配置。让所有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他们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幸福在不同层面的含义,是一个需要重新理解和讨论的问题。除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全面进步,我们建设幸福珠海还要传承、融合、引导、再创城市健康的民风、民俗。此外,我们要跳出珠海看珠海的幸福,因为幸福珠海的建设,不仅仅是珠海本身或居住在珠海的人的感受,还应该是珠海带给周边及其他地区的感受,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建设幸福的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