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频获政策“大礼包”以制度创新赋能湾区发展
近日,《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发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台的“南沙金融30条”并非南沙首个国家层面出台的金融领域专项支持政策。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南沙金改15条”,拉开南沙金融改革创新序幕。
此外,为了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2022年,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
南沙为何能三获政策“大礼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具有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枢纽地位。这里不仅是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更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
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未来南沙国际金融岛全面运营,这座年轻的城区将展现出更强大的磁吸效应。
打造“年轻人的城”
纵观南沙的发展历程,2012年,南沙获批国家级新区;2015年,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挂牌成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这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为南沙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南沙方案》明确了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而“南沙金融30条”通过7个维度30条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
在今年5月16日召开的“2025年大湾区(南沙)房地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4月底,增长了11万人,实有人口接近130万人。目前南沙正以不低于珠江新城的建设标准,推进建设南沙中心城区,从而能够承接更多高端的人才。
同时,刘炜强调,南沙也是广州成立时间最短的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南沙区将全力以赴,将年轻人与年轻城结合,打造“年轻人的城”。
自去年以来,南沙区多次提出,将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以“五港联动”为牵引,推进“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战略举措。
系列制度创新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充足新动能。南沙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贸易、航运、投资、金融、科技、粤港澳合作等各个领域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成军表示,大湾区房地产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凸显。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始终以制度创新赋能湾区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珠江新城总规划师袁奇峰指出,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环伶仃洋一体化提速,南沙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聚焦重点战略性产业
记者注意到,“南沙金融30条”中提出,支持南沙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相关工作。
在政策支撑下,南沙区正加快构建“2+5+2”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沙汽车制造业由2015年的800多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2000亿元,已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大关。龙穴造船基地作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其制造的客滚船、汽车运输船驰名全球。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南沙区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龙头企业在此设立总部,中科宇航打造的广东省首个火箭制造基地已建成投产。芯粤能、芯聚能等企业推动半导体产业链集聚发展。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南沙聚焦重点战略性产业,全面铺开招商,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同时,推动TCL、领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招引华望汽车技术等新企业落户,加速产业集聚。
在产业的积极带动下,南沙房地产市场回稳态势向好。近一年来,南沙区商品房销售呈现止跌企稳、稳步增长态势,去年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3.9%,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同比增长?49%。
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南沙区正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出更多高品质住宅建设项目试点,推动南沙房地产平稳发展。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作为广东唯一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南沙区正在围绕“绿色、韧性、智慧、创新、宜居、人文”六大目标,全力打造未来城市综合样本。目前,正全力推进“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0公里美丽海岸线”建设工作,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负责人表示,南沙既是“双循环”的交叉口,也是缝合黄金内湾的交叉点,未来,南沙区将进一步推动南沙规划优化实施,深化粤港澳地区优势互补,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在“黄金内湾”建设中实现粤港澳空间协同和规则衔接。